足球直播360

欢迎访问校友总会网站 今天是

>> 首页 >> 校友文苑 >> 正文

子规里忆青笛



书房的柜子里,稍显杂乱的摆放着各种书籍、报刊。但有一个柜子,我通常是密闭的,因为里面收藏着我人生不同时期编辑的各种校园刊物,其中最让我珍视的,是我大学时代主编的社团文学刊物——《青笛文学》。

说到青笛,我的话就多了起来。如果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要有一块碑的话,青笛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块里程碑!

我是1999年九月入的文学院。记得那年的一个秋夜,从外面回来的我,一进宿舍,就发现室友邱林红拿着一张报纸在看得津津有味。凑近一看,报头上赫然现出四个大字——“青笛文学”。见我很有兴趣,邱林红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吗?刚才青笛文学社在这里招生,只要交一篇习作、十元钱就可以入社,可惜我不太感兴趣。”对文学一向感兴趣的我眼前一亮,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哦,应该至少有半小时了,也许招生的人已经走了。”我走出寝室,四下望了望,走廊上什么人也没有,只得怏怏进门。邱同学有老乡在师专读大三和大二,对师专很多事情有所耳闻,便跟我讲起师专的社团。他说师专目前文学社团有好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两个:一个是青笛,另一个是大二(98级)的伍建强学长搞的师专写作协会,不过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发展历史来看,青笛都是大哥大。

与青笛擦肩而过的我没有灰心,而是时常留意着它的动态。不久,青笛搞起了“青笛杯”迎新征文赛,我果断投出自己在“高四”写就的两篇习作——一篇叫《辜负》,一篇叫《张扬生命》。约半月后,征文揭晓,消息灵通的同学跑来向我祝贺:你获奖了!不日,《青笛文学》第38期出刊,征文结果在上面公布:我的《辜负》获得三等奖第一名,而另一篇《张扬生命》则被发表在第三版。因为青笛的这次征文,我几乎成了班上的名人。

2000年5月底的一天,我正在寝室看书,青笛文学社的社长肖宁师兄竟来了我们寝室,对我“登门拜访”。我自是受宠若惊,热情接待。师兄开门见山,说文学社即将换届,又面临写作协会竞争“挖人”,人才青黄不接,看了我好几篇文章,感觉功底还不错,想请我去青笛文学社社委会,主持编务!师兄的几句话,对酷爱写作的我来说无异于上帝的橄榄枝,我激动之余又有点忐忑:一来,我能行吗?二来,我虽然在青笛获过奖也发表过两期文章了,但还没正式入社呢?小心地将疑虑告诉肖师兄,没想到师兄爽朗一笑:“没事的,大行不顾细谨,不要顾虑这些小节。而且,我看你一定能行!”末了,他对我说:“你搞主编,那个周伟搞社团运作有经验,我要他作社长。你们两人配合好,一定要把咱青笛发扬光大!”

那一刻,我心神恍惚了,感觉面前站着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刘玄德,而我,似乎就是从草庐里摇扇走出的诸葛孔明。不同的是,我不跟师兄去打天下,而是要接过他手中的青笛,接过前几届师兄师姐苦心经营数载的青笛,把它更好地发展下去,把师专的文学之火传承下去。

2000年9月,我和周伟等同仁正式从肖宁师兄的手里接管青笛文学社。我们牢记使命,不忘重托,全力以赴。招新工作一炮打响,九月底,我们就招到了校内外新社员400多名。接着,我着手将社刊扩版,由小四版扩充到对开八版,由每学期出刊一次增加到每期两次。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社员们的写作和投稿兴趣,更好的满足了他们的发表需求。我们举办征文大赛,请名家讲座,去文体店拉赞助……活动搞得风生水起,一时间,青笛文学社在整个娄底城区都小有名气了。

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是我主编《青笛文学》的一年,也是我在写作上突飞猛进的一年,更是我在师专最充实、最开心的一年。忘不了出刊前的那些日子,我夜以继日地看稿、选稿、改稿、编版,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忘不了在印刷厂校对稿件的日子,我和周伟、张新源、曾科奇等几位同仁大半天的候在在418地质印刷厂的编排室里,三校四校,反复校对,确保稿件无错别字、版面悦目大气,精益求精;忘不了顺利出刊好评如潮后社委会举行的庆功聚餐活动,周伟,我,新源,科奇,还有颜运珍、周红、陈萌等同仁,就在育才路(今氐星路)的小酒店里,大家喜气洋洋,欢聚一堂,举杯相庆,大快朵颐,青春的豪气与文学的情怀相与为一……

时光匆匆,弹指间,二十多年光阴流水般逝去,人在变老变沧桑,但永远不老的是我对青笛和文学院的记忆。我想,对我,对和我一样热爱过青笛并为青笛用过心出过力挂过怀的校友来说,青笛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社,不仅仅是一份校园刊物,它早已成了一种情怀,某种意义上又是中文系(今文学院)的一种象征。毕业后,每次想到青笛,想到谈到与青笛有关的人和事 ,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温暖,一种亲切。十多年前应邀去给青笛的师弟妹们作武侠讲座时是这样,去年和一位资深学长谈到青笛的第一任主编、文笔极佳最让人佩服的朱国伟师兄时是这样,前一段时间师友们在群里讲到近三十年前遇害的康志红师姐时更是这样,因为康师姐是我们青笛人,她是一位真正深爱缪斯女神的人。她的事,最先我是从朱国伟师兄1995年发在《青笛文学》上的悼念文章中得知的,她的遇害,让我这个未曾谋面的师弟难过和牵念到如今。

“恨江河留不住,恨岁月留不住。那一段岁月啊真难忘,让人都不想长大!”就用当年师专广播站为我们青笛特辟的“青笛之声”中我写的这段开场白来结束我这段二十多年后的深情追忆吧!祝福青笛越来越好,祝福文学院越来越兴旺,祝福母校日新月异、跨越式发展,祝愿我们的学弟学妹尤其是文学院的师弟妹们不惑于时,心底永存文学的种子!时值暮春,家门前的田垄中,一帮人正在田里热火朝天的插秧。天空中,子规声声,如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想,这也是鸟儿对我的正告吧!安家娄底,这几年因工作原因却长居乡间,母校已然久违,是该找个时候“归去”,去那美丽的毓师园里坐坐,去那熟悉的文科楼里看看,去那空阔的海园广场上走一走,瞧一瞧了!

 

吴迪仁:中文系9903班校友,爱文学,为湖南省娄底市作协会员。曾主编《青笛文学》,毕业后在多地任教,先后主编多家校园文学刊物,在《长沙晚报》《思维与智慧》《娄底广电报》等刊物发表各类作品200余篇。现任教于涟源市第六中学。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 2024-07-18 21:48:24 编辑: 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