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是我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1年获得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点。本学科是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柏连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生命科学系、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和农业科学研究所(前身为成立于1943年的民国政府华中农业试验站)为依托,强化行业需求导向,突出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一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拥有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湖南省娄底农科所农药实验厂和以科技成果入股成立的湖南振农科技有限公司等自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了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等16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科现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15人,外聘讲座及客座教授18人。
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学科建设思路,注重学科融合,强化应用研究,瞄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形成了生物农药筛选与开发应用、农药剂型加工与应用技术、化学农药无害化应用技术3个优势较强、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学科建设成就。
1、学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柏连阳,教授,农学博士,1967年12月出生,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农药学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足球直播360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顾问。在生物农药、农药加工与应用、农药毒理学和除草剂安全剂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持完成“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研究与应用”等7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植保科技奖科学研究类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源刊8篇,出版专著6部;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授权5项,并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主持开发的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产品,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为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主持研究的“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在湖南、海南、广西等省水稻主产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和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
十一五以来,本学科学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引进、培养、科研和学术积累、人员交替和自然融合,本学科形成了以柏连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金晨钟、王义成、谭显胜等学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的创新团队,其中专职教师15人,外聘讲座和客座教授18人;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博士7人,硕士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顾问2人;外聘讲座和客座教授18人全部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2名,博士8人,硕士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团队成员老中青结合、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深得省内外同行信任和赞誉。
2、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农药学科在植物源除草剂安全剂、稻瘟病诱抗剂、麻类作物杂草防控、高效安全农药新制剂研制、有机磷农药光催化降解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主持承担了“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结构优化”、“羌活减轻乙草胺对水稻毒害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等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和“水稻稻瘟病植物诱抗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水稻潜根线虫病植物源防控剂筛选研制”、“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研究”等24项省(部)、市(厅)级项目,以及国家烟草总局重点项目“南方烟区除草剂药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6项横向委托项目,共获得各级科研经费支持1064万元。主持完成“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研究与应用”等3项科技成果,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植保科技奖科学研究类一等奖1项、娄底市科技进步奖1项;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公开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EI、ISTP录引7篇。
3、人才培养
本学科涵盖三个本科专业,即化学、生物技术、农学,2006-2011年共招收本科生694人,毕业学生316人,现有在校本科生545人,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7%。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仅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2008、2009、2010、2011年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一银一铜,省级奖项一金二银六铜。2007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近3年获得湖南省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11项。2007级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4%,化学专业学生2009、2010、2011三届毕业生应届考研平均录取率高达41.6%。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认可。
4、条件建设
本学科拥有相关专业图书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余种以及电子图书0.8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齐全。建成了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优秀实践基地1个,专业实验室(中心)4个,并已建立4个专门供学生使用的创新活动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50多万元,实验开出率100%。拥有的娄底农科所农药实验厂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快速孵化平台。在双峰县建立的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此外,与省植保站、娄底市植保站等植保业务部门以及湖南海利集团、湖南振农科技、湖南绿叶化工、湖南万家丰科技、湖南大乘医化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同时,建立了《农药学重点建设学科教学科研资助办法》等较为完善的学科管理制度体系。
5、学术交流
学术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学科带头人柏连阳教授近5年来多次参加国家农业部麻类作物杂草防控经验交流会及农药学科教学科研发展会议并作该领域研究进展的报告;学科团队核心成员柏连阳、金晨钟、王义成、谭显胜、邬腊梅、王朝辉等多次参加国际性、全国及省内外农药、植保学术年会,全国及省内外农药信息交流与订货会,全国杂草防治经验交流会;2009年团队成员曾智在泰国泰北理工大学进行访问学习,2011年柏连阳教授赴爱丁堡大学访问交流。本学科还多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短期讲学和学术交流,加强了对外联系,与其他高校、学术团体合作,积极承办和协办国内的学术会议多次。加强与外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相继与泰国泰北理工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院校开展相关项目的合作。
6、社会服务
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破解技术瓶颈。目前,已与涉农企业建立了16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在高毒农药降解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集成应用、水稻病虫害一次性控制技术、农药药性改进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同时,强化科技服务,组建服务小分队,积极对接、融入、服务“三农”工作。学校在双峰县建立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52300亩,学科先后派遣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次进行全方位业务指导。另外,组建了一批由教授、博士、科技特派员和学生参加的科技服务小分队,累计培训双峰稻农、沅江麻农等2000余人次,小分队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关闭】